逃离微软

2014 年 9 月 17 日上午,微软亚洲研究院 12 楼会议室。老板刚结束了一个月的国际会议回到北京,我在组会上忐忑地汇报一个月来并不令人满意的进展。这之前的几天我的心一直在狂跳,生怕老板看穿我不认真干活的本质。出人意料的是,老板在汇报结束后并没有骂我,而是说我的模型比起一个月前有了很大进步。不过,我们都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不可能赶上 9 月 26 日截止的 NSDI 会议了。

9月17日凌晨的微软大厦9月17日凌晨的微软大厦 9 月 17 日凌晨的微软大厦

8月25日凌晨的微软大厦8月25日凌晨的微软大厦 8 月 25 日凌晨的微软大厦

组里的同学一个个结束暑期实习回到校园,研究院的实习生区也日渐变得空空荡荡。看到人人上大家在晒各种好玩的事情,我已是归心似箭。下午跟组里同学聊了聊各自项目的进展,颇有种 “同是天涯沦落人” 的感觉。第二天晚上,跟一个网友聊了些学术圈的事情,觉得是该回学校补补基础了。第三天下午,办完离职手续,我匆匆忙忙踏上了回合肥的火车(其实匆匆忙忙是低估了北京交通的拥堵程度导致的,不要在意这些细节……)

SFD 合肥站

就在我悄然准备 “逃离” 微软的时候,在一千公里外的科大校园,也有一群人在忙碌着。9 月 20 日是国际软件自由日,合肥作为全球 198 个站点之一,将与全世界热爱自由软件的人们一起分享、一起交流。不过这次,我希望做一次观众,因此只有很少几个人知道我提前回到学校的事情。一年多没参加 LUG 活动了,听说现在 LUG 的小伙伴们相当给力,还首次出现了美女主持张静宁(刚加入 LUG 12 天!)。

SFD 前一天晚上,我在 LUG QQ 群里发消息,炫耀北京的中科院 SFD 日程(那时小伙伴们都不知道我已经潜伏在寝室里啦)。下午参加合肥站活动之后,才发现科大 LUG 也可以把活动办得如此专业、如此精彩。五家赞助商,好几箱的奖品,jameszhang 和 Yan Feng 前辈现身会场,HTML5 抽奖小程序…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有五场演讲之多,但时间控制很好,准时结束了。(详情移步 LUG 官方博客

图片来源:LUG 官方博客图片来源:LUG 官方博客 图片来源:LUG 官方博客

也许是因为心情有些激动,最后两个演讲,我在提问环节故意为难张光宇和张荣葳,回想起来感觉挺不合适的。我确实该改改这种喜欢黑别人的毛病了。

新根据地——东区活动室

由于 LUG 帮图书馆开发和维护了查询机系统,很久很久以前,图书馆就在西区给我们了一个很 nice 的活动室。经过杨博远的整理,原本杂物遍地的西区活动室已经变得舒服多了。不过西区活动室没有空调,暖气也不给力,只有几把颇有些历史的小电扇和几台服役了接近十年的台式机,网络也时不时出现故障。在大多数时节,只有一两个艰苦奋斗的同学驻守西区自习室,包括我在内的小伙伴们都是在有活动的时候才去。

西区活动室一角西区活动室一角 西区活动室(老根据地)一角

尽管张成等师兄曾经设想过值班制度,但西区活动室还是没活跃起来。人算不如天算,东区新图书馆落成,图书馆慷慨地在一楼超算中心给了我们一个新活动室。往大里说,这是拜侯校的英明决策,甫一上任就兴建了几个大型教学楼和实验楼,身处穷乡僻壤的裤子大在建筑上终于能直视其他 211 高校了。

东区活动室一角东区活动室一角 东区活动室(新根据地)一角

参加完 SFD 刚到东区 LUG 活动室的时候,简直是没有立椎之地啊,到处都是 SFD 的东西,椅子也不够用。不过小伙伴们很给力,很快就收拾干净了,不过椅子的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,晚上人一多就要开始椅子大战了。一个有趣的现象,活动室的椅子总是基本上维持在接近占满的状态。每个人在来到活动室的时候,似乎会对 LUG 成员的活跃程度做个排序,如果认为自己排不到椅子,就会比较少光顾活动室。因此,各位社团人,搞个宽敞些的活动室是灰常有必要的!

说实话,一年多不在学校,现在 LUG 活跃的小伙伴中有很多我并不熟悉。我还曾经说活动室不适合自习,其实那段时间,活动室还是挺安静的,我也逐渐习惯把作业搬到活动室做了。每天晚上,我们一起去操场跑步;有作业题不会的时候,大家都会来帮忙。张成师兄也对小伙伴们在活动室一起生活学习大加赞赏。

CaptureCapture

回到学校一周后,我就搞明白了服务器维护难以推动的原因:一方面是一些同学没有兴趣,全员上阵不合适;另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文档和指导,不知道从何下手;另外大家都有课、有作业,不可能天天守在电脑旁随时响应。于是,我不再给服务器维护组出难题了,这件事还是要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。

这件事提醒我,一定不能假定别人的兴趣与自己相同,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。如果我没有回到学校,不了解活动室的真实状况,也许会像已经工作的师兄一样,继续以不令人愉快的口吻推动 “服务器维护”,还对在校同学的 “不作为” 怨天尤人。

薪火相传的水晶头工艺

上次去少院机房已是四个月前了,当时我回学校毕业答辩,顺便看看我深爱着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。也许是之前去少院的次数太多,每天 “阅人无数” 的少院值班大爷并没有忘记我,反而一见面就搭起话来。主控室里的接线与两年前我离开少院技术部的时候相比,除了灰加厚了一层,并没有什么两样。我当年在网线上贴的标签有的已经褪色,而包含了敏感信息的技术部 wiki 不知怎么的被允许公网访问了,一切还是熟悉的样子。

10 月 3 日,我又回到了少院机房主控室。今天我的任务是带师妹张静宁熟悉服务器机房和做水晶头。师妹真的非常赞,一遍就记住了线序。从外观看来,公司的服务器与少院的服务器没什么两样,不过里面机器的年代和性能可是完全没有可比性。不过,对于熟悉服务器和网络设备来说,这些老爷机也足够了。

公司的服务器公司的服务器 公司的服务器

freeshell 服务器freeshell 服务器 freeshell 服务器

第二天,我们再次来到少院机房主控室。张静宁把做水晶头的技能传给了崔灏,崔灏又把这项黑科技传给了杨博远,我则又收了一个徒弟左格非。做水晶头的技能就这样在 LUG 薪火相传。

张静宁教崔灏做水晶头张静宁教崔灏做水晶头 张静宁教崔灏做水晶头

崔灏教杨博远做水晶头崔灏教杨博远做水晶头 崔灏教杨博远做水晶头

第二天的任务当然不仅仅是做水晶头。Freeshell 的磁盘空间越来越紧张了,我们要给这些服务器加硬盘。由于服务器不支持硬盘热插拔,每插一块硬盘,就挂掉一个节点,简直是 freeshell 历史上最大的人为破坏了。不过,更有纪念意义的是,10 月 4 日恐怕是 LUG 历史上第一次有妹子物理接触服务器。

serverserver

harddiskharddisk

QQ 群,可以有!

我本来是很少上 QQ 的。前会长张光宇创建 QQ 群的时候,我们一些老顽固都非常不满意。一位前辈曾说,只有 QQ 群的怎么能叫 LUG 呢!言外之意是,LUG(Linux User Group)的首要沟通手段必须是邮件列表。无独有偶,9 月 20 日,上海 LUG 邮件列表有人问有没有 QQ 群,就被老人们吐满了口水。这一方面是考虑到邮件列表比较正式、比较容易归档,另一方面是提高门槛、划清界限,不要让卖茶叶蛋的进来了。不过,现在 LUG 的小伙伴们显然是想做正常人,而非奇奇怪怪的程序猿。

QQ 群建起来第一个月,我没有加群。后来不知怎么的加了,发现群里的讨论挺好玩的,于是就养成了挂 QQ 的习惯。之前最反对 QQ 群的一位老前辈,在群里说的话反而最多,经常连发几大段文字,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教给我们一些人生的哲理。QQ 群确实提高了解决技术问题的速度,也让我们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与 LUG 小伙伴们轻松愉快地交流,不像邮件列表那样深沉冷峻,搞得新人不敢说话。

为什么 QQ 群有这么大的魔力呢?这得翻翻黑历史了。2002 年 8 月,QQ 群诞生。鹅厂的员工中午要抱团吃饭,组织起来不方便。当时的 QQ 只能单聊,邮件效率低,攻城狮们自然想到了 IRC。不过,IRC 依赖于一个公开的频道,不仅私密性不足,而且频道的名字也不好记。于是,“利用一个号码来标识一个用户群组” 的 QQ 群诞生了,这也是鹅厂最有价值的专利,没有之一。

CaptureCapture

尽管 QQ 不支持 Linux 是硬伤,SmartQQ 和 WebQQ 即将关闭也令我们气愤不已,但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了,即使 Linux 桌面不方便使用 QQ,手机总是可以的。相比之前只有邮件列表的时代,QQ 群确实极大提高了 LUG 小伙伴们沟通的效率,也让 LUG 超出了冷冰冰的技术交流,一起分享生活、共同成长。那些仍然对 QQ 群抱有敌视态度的技术社区,该吃药了!

逃离活动室,明天会更好

活动室的小伙伴们真心给力,三分之二是 OI(信息学竞赛)获奖者,还有三分之二在大学入学之前就接触过 Linux(两个三分之二有交集……)没有人能够解决所有问题,然而几乎所有问题在大家的会诊下都能得到解决。举个例子,我的 SSD 之前安装 Win8 会出奇奇怪怪的问题,前几天 14 级少院的左格非帮我用 WIM Installer 和 bcdedit 搞定了,现在我的 Win8 终于享受到高速的 SSD 啦。

win8win8

好景不长。一到晚上,活动室里的噪声就变大了,不仅有个别不断提问题的同学(该看看提问的艺术了!),还总免不了有人发现点好玩的东西与大家分享。这么多中断的后果就是,在活动室几乎干不了什么正事。

学期开始,活动室的初始状态是一群男生和两个女生。大家都觉得活动室环境不错,又宽敞又有妹子,没课的时候就跑过来,晚上活动室里经常椅子不够用。其实这一个月来,我们在活动室的效率也很低,但由于新鲜劲儿还没过去,我们仍然是趋之若鹜。随着时间推移,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发现这样下去是要挂科的,于是降低了来活动室的频率。一些令人厌烦的事情成为了逃离活动室的导火索,在没有任何协议的情况下,今天大家心照不宣地完成了一次集体逃离。

在教新人学技术方面,我也开始反思。新人一遇到问题,尤其是师妹遇到问题的时候,我们就会一窝蜂凑到跟前,七手八脚地把问题秒杀掉。但这种方法未必有利于新人技术的长远发展。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,提问的艺术告诉我们,遇到问题首先 Google(用英文效果更佳),实在不能解决再问。这个试错的过程是绕不开的。

其实不需要把学 Linux 想得那么难,我进科大时一条命令都不会,但少院机房管理员把用 LAMP 和 Discuz! 搭建网站的任务甩给了我,我也在一周的挣扎后搭建了格物致知论坛(虽然有文件权限 777 之类的幼稚做法)。我觉得引导新人更好的方法是,当新人使用特别复杂或者不合理的做法时,告诉现在的做法有什么问题,有一种做法更简单、更和谐。

今天是我来到活动室整整一个月,也是我第一天逃离活动室。在中断很少的情况下,我能够更高效地做事,get things done。我仍然会去活动室,不过是以合适的频率。感谢上帝对我的眷顾,让我每年都能体验到全新的生活方式,就好像浪潮推着我前进。

前些天老祝提出一个观点:科大能折腾的就那么几个圈子,这些圈子的核心成员高度重合,向四周辐射影响力。在这些圈子的辐射范围之外,尽是满脑子 GPA 和出国的学霸。我深以为然。“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,慢慢张开你的眼睛,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独的转个不停”,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吧~

注:本文照片未经部分当事人同意,如有打扰,望谅解。

Comments